服務近2000家企業,依托一系列實踐中打磨過的技術和產品,根據企業的具體業務問題和需求,針對性的提供各行業大數據解決方案。
智慧景區設計方案(1)-應用支撐平臺
來源:未知 時間:2021-28-5 瀏覽次數:528次
一.總體架構1.總體架構設計

本項目的總體架構分為基礎設施層、傳輸層、數據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和用戶等,以及對整個系統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 基礎設施層包含硬件設備、網絡和系統軟件等,它們是景區景區智慧景區建設的硬件環境、基礎軟件環境、網絡環境和安全基礎設施。
傳輸層
傳輸層提供景區數據的傳輸通道。它包括有線網、2G/3G/4G、WIFI、傳感網。
數據層
數據層將要建設景區景區旅游數據中心,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管理、共享交換和提供數據應用服務。
應用支撐層
應用支撐層為系統提供一個統一的支撐平臺。基于應用支撐平臺快速構建各種應用系統,滿足應用系統的個性化需求。主要包括:建立統一的信息及數據標準;建立統一的業務操作平臺;建立統一的業務流程管理平臺;建立統一的業務應用系統開發集成平臺;建立完善的終端應用的旅游應用系統。 `
應用層
在應用層中,主要是在應用支撐平臺上構建的滿足智慧景區所需要的核心業務平臺。包括智慧管控平臺、智慧服務平臺、智慧營銷平臺。
用戶層
系統用戶包括景區管理員、公眾游客、商戶。項目借助數據交換平臺,依據統一的信息資源目錄和數據交換標準,實現業務系統、管控平臺、服務平臺之間的數據交換。
標準規范體系
本項目系統標準規范建設貫穿與整個項目的建設中。 一方面,系統建設必遵循標準和規范,其設計、開發和實施等需要標準和規范進行指導;另一方面,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和維護離不開系統實踐,標準和規范必需符合系統的實際需求。
安全保障體系
系統的安全需求來自于業務本身即以業務驅動為目的,而非 IT 技術驅動。在新的業務驅動下,信息系統安全變得更為重要。工程安全架構就是降低工程的安全風險、防范于未然,為工程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安全支撐平臺,保護工程信息的私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保護業務的連續性。
技術架構設計定義了智慧景區項目的整體技術單元構成,以及各個技術單元之間的關系。

接入渠道
系統涉及的用戶場景比較復雜,既有內部本身的用戶,還有外部用戶。以下根據業務前端的不同形態,說明本項目中的各種接入渠道:
- B/S客戶端:在本系統中,大部分的業務均集成到了統一智慧管控平臺中,用戶可采用 B/S客戶端形態,直接登錄平臺完成日常工作或使用信息服務。
- 便攜設備:基于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手持設備。
業務應用層
根據業務流程的變化,面向用戶需要和業務過程組成較高層次的業務應用,通過調用下層提供的業務服務,最后展示給用戶。
應用支撐服務層
根據業務邏輯,對核心業務進行梳理和整合,為上層應用提供相對獨立的業務服務,同時從業務活動分離抽象出可共享的、基于標準的服務。每項業務是由負責具體業務的業務服務來完成,業務服務是相對獨立,服務間通過標準接口進行通信,以實現服務間的業務協作,從而降低了業務服務間的耦合度。
服務總線
通過中間件作為總線來連接各種業務相關的數據源、 異構系統、應用等,從而可以把各個既有的孤立業務系統和數據源象 PC的各種零部件一樣接入這個總服務總線提供一個公共的服務注冊和發現機制,實現共享服務的注冊發現、消息代理、服務安全和運行管理等功能,提供上層業務流程和內外部應用訪問業務邏輯和信息的標準入口。支持例如 SOAP、WebService、WS-Security、UDDI、XQuery、XMLBean等相關開放技術標準和規范,以實現應用系統間的互聯互通。
動態基礎設施
將服務器、存儲、網絡以及其他設備進行統一虛擬化,形成虛擬化資源池。基于共享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的規模效應,降低 IT系統的總體投入。在虛擬化資源池之上,部署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以及運行環境,最終將基礎設施以服務的形式向上層提供。
數據資源
將服務器、存儲、網絡以及其他設備進行統一虛擬化,形成虛擬化資源池。基于共享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的規模效應,降低 IT系統的總體投入。在虛擬化資源池之上,部署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以及運行環境,最終將基礎設施以服務的形式向上層提供。
數據資源
從技術結構特征上,可以將本項目的數據資源分為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
- 結構化數據:主要指可以存儲在關系數據庫中的數據,包括基礎業務數據、業務數據、共享數據、決策數據等。
- 非結構化數據:相對于完全結構化的傳統數據庫的數據而言,指不方便用數據庫二維邏輯表來表現的數據。目前主要為文檔類、網頁類、數字媒體類。文檔類主要包括典型數據包括 XML文件、TXT文件、HTML文件、電子文檔(如Exce、l PDF、Word等)、GIS數據、視頻數據等;
全服務生命周期管理
所有服務被納入到了全生命周期開發與管理服務和統一安全支撐服務的管理范圍內,以保證一致性的平臺管理。
二.系統關鍵技術
1.SOA體系
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基于服務組件模型,將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稱為服務)通過定義良好的接口契約聯系起來,接口是采用中立方式進行定義的,獨立于實現服務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使得構建在這樣系統2.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就是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技術。 大數據領域已經涌現出了大量新的技術,它們成為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和呈現的有力武器。大數據處理關鍵技術包括:大數據采集、大數據預處理、大數據存儲及管理、大數據分析及挖掘、大數據展現和應用(大數據檢索、大數據可視化、大數據應用、大數據安全等)。旅游大數據是智慧旅游的“智慧之源”,是利用大數據的方法和技術,有效收集整合旅游監管數據、移動運營商數據、旅游行業數據,實現對游客信息進行多維度的精準分析和有效預測,讓數據自己“說話”
3.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借助信息傳感設備,通過信息交換與通信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網絡體系。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物聯網已經被廣泛的運用于各種實踐,這其中就包括旅游業的發展。物聯網設備是感知層獲得信息的主要設備之一,設備利用各種機制把被觀測量轉換為一定形式的電信號,然后由相應的信號處理裝置來處理,并產生響應的動作。要充分利用物聯網領域的各項先進適用技術,將各種旅游資源有效的整合到統一的,能夠互聯互通的平臺中,以便于資源的使用。
三.系統建設內容
1.應用支撐平臺
3-1GIS引擎支撐平臺三.系統建設內容
1.應用支撐平臺
GIS系統將為綜合設備可視化管理平臺提供景區設備可視化管理, 突出事件應急管理等,為景區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GIS系統為智慧服務平臺提供景區信息服務、數字旅游等,通過互聯網將景區呈現給游客大眾,提升景區信息化管理及景區知名度。通過對可視化管控平臺與智慧旅游服務平臺的功能和用戶的分析, 該系統主要由 GIS平臺軟件和 GIS應用軟件兩部分構成,其中 GIS平臺軟件包括一般的GIS系統的基本功能,如數據信息采集和維護,數據預處理、距離、面積量算功能、基本信息查詢功能、圖形編輯功能、可視化功能、路徑分析、緩沖區分析等基本的空間分析功能、數據信息輸出功能。平臺中的 GIS應用軟件的主要功能包括景區導游功能、應急處理功能、輔助決策功能等。

基于 GIS的景區智慧景區由信息維護管理、景區導覽、突發性事件應急管理、輔助決策分析、系統管理等構成。根據平臺的應用對象不同,將平臺劃分為:智慧管控平臺、智慧旅游服務平臺、智慧旅游營銷平臺。
信息維護管理
信息維護管理是整個平臺的基礎,用于對景區信息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各種基本屬性信息數據的輸入,對已存儲的各種數據進行修改、刪除等操作,并實現信息的打印輸出。系統維護的信息數據包括:景區地圖、景點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服務設施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等。結合突出性事件應急管理還可以維護景區安全監控點信息;另外平臺還可以提供自定義的信息維護。
景區導覽
高品質的服務是景區吸引客流的主要手段,對于景區的信息服務普通紙質的旅游地圖已經不能滿足多層次的用戶需求,而信息服務的優劣直接決定著景區服務的品質。景區信息包括景點(位置、景點介紹、二維或三維的展示、周邊服務設施等)、服務設施等信息。由于景區信息 90%以上的都有明顯的地理屬性,通過GIS技術可以將景區信息納入管理,并提供方便、快捷、直觀的查詢。景區導覽是智慧服務平臺的核心,通過該功能游客可以查詢景區內所有景點的簡介、位置、路線信息,并可以瀏覽景點的圖像以及相關音視頻、全景等資料,還給游客提供實時的景點飽和狀況信息,方便游客合理安全景區內的行程。游客還可以查詢景區內主要服務設施的位置信息如停車場 、景區觀光車路線以及自己所在位置周邊的服務設施信息,如醫療室、便利店、衛生間等信息。
事件應急管理
事件應急管理是由緩解、準備、響應、恢復四個循環階段構成,在 GIS中將它們合并成緩解、準備和響應、恢復三個階段。在緩解階段,通過 GIS的分析功能,對事件的時空分布與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制定應對方案;在準備和響應階段,可以利用 GIS 來實現空間信息的綜合和分發,從而幫助闡明和執行應急響應計劃;恢復階段可以使用 GIS來評估破壞,追蹤恢復和重建工作。事件應急管理能夠按照景區制定的針對各種突發性事件的應急預案, 對突發的自然災害、安全性事故等作出指揮決策,還應能對各類事故進行預測、預警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地區設施進行安全規劃,降低各種安全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輔助決策分析
通過 GIS的空間分析功能能夠在景區管理和開發規劃中發揮重大作用, 利用GIS的拓撲疊加功能,通過環境層(地形、地質、氣候、交通等)與景區資源評價圖疊加,來分析優先發展區域;利用 GIS的網絡分析功能分析景區道路而布局;利用 GIS的緩沖區功能確定景區的保護區域、邊界等。GIS還可以通過與數學分析模型的集成發揮空間分析功能 ,例如將景區資源評價模型、景區環境容量模型、景區需求預測模型、景區經濟效益模型等,可輔助景區管理人員做出合理的開發規劃決策。通過 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將景區各景點的客流通過人流監控進行統計,并通過信息發布,方便游客在景區旅游過程中的行程制定。避免人員擁擠而產生的突發性事件的可能性。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是對平臺功能配置、用戶權限、基礎數據等信息進行管理的功能,由系統管理員負責維護使用,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行。GIS平臺是構成數字化景區的基礎系統,它與景區數字化景區集成應用平臺無縫集成,是集成應用平臺的組成部分。通過集成通用的 GIS模塊,實現對空間數據的管理,同時也實現操作型數據與柵格數據的映射關系。景區景區 GIS地理
系統管理是對平臺功能配置、用戶權限、基礎數據等信息進行管理的功能,由系統管理員負責維護使用,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行。GIS平臺是構成數字化景區的基礎系統,它與景區數字化景區集成應用平臺無縫集成,是集成應用平臺的組成部分。通過集成通用的 GIS模塊,實現對空間數據的管理,同時也實現操作型數據與柵格數據的映射關系。景區景區 GIS地理
信息系統是平臺人性化展示的基礎,將景區設施設備的物聯網、景區景點等按照所處的坐標直觀的展示在景區 GIS地圖上。
2) 數據采集通過對智慧景區的三個平臺 (智慧管控平臺、智慧服務平臺、智慧營銷平臺)進行 GIS應用功能分析,對 GIS地理信息要素進行分析。調查采集景區及外圍毗鄰區域各類資源(山峰、溝谷、水系、植被、古樹名木等) 、交通線路(公路、游步道、登山小道等)以及各駐點管理力量等信息進行采集,分析結果如下:
2) 數據采集通過對智慧景區的三個平臺 (智慧管控平臺、智慧服務平臺、智慧營銷平臺)進行 GIS應用功能分析,對 GIS地理信息要素進行分析。調查采集景區及外圍毗鄰區域各類資源(山峰、溝谷、水系、植被、古樹名木等) 、交通線路(公路、游步道、登山小道等)以及各駐點管理力量等信息進行采集,分析結果如下:

地圖制作
為了滿足景區智慧管理和智能導覽的需要,GIS地圖的制作需要滿足如下要提供的地圖必須是矢量化地圖,矢量化地圖信息含量高、易處理、能無級比例尺實現放大或縮小,符合景區人、車輛、巴士的導航與管理的需要,也能滿足游客對景區導覽的需要。為保證地圖精度和所需信息量,電子地圖的矢量化工作要求在比例尺 1:4000或 1:2000的精度地圖上進行。提供的地圖要求包括主要的景區道路交通及名稱、水庫湖泊、河流水溪、公園綠地、主要建筑或標志物、景區景點、學校、醫院、景區商業點、服務休憩點等內容。根據地圖數字化的內容和地理信息處理與存儲的需要,將地圖分成多個圖層(Coverage)。面狀圖層:包括景區的道路、建筑、景區景點、水庫湖泊、河流水溪、公園綠地等(景區邊界層、景區主干道層、景區道路支線圖層、建筑物圖層、景區景點圖層、水系圖層、綠地公園圖層。)線狀圖層:包括河流水溪、游步道、騎行道等,此外還包括一些面狀圖層中的部分輔助線。點狀圖層:包括主要建筑或標志物、景區景點標識標志物,主要醫院、學校、服務點、商業點等。在以后的使用中可以根據需要從以上圖層中提取數據,做更多分層。
地圖編碼
為了能滿足地圖在使用中顯示、查詢檢索和定位導向的需要,在數字化過程中要對地物進行編碼。編碼的方式可根據實際景區管控平臺和服務平臺的業務需求進行制定編碼規則,以區別各個地物屬性,用首位數字代表不同的圖層進行編
地圖修正
數字化后得到的地圖不免有許多錯誤,需要對其進行編輯修改,坐標校準等一系列工作。在景區施工建設過程中,往往會根據地形或不可預知的情況導致施工中改變原來的工程規劃,導致制作的 CAD規劃圖與實際景區最終呈現給游客的規劃情況有出入。為了保證地圖使用時,避免因為施工導致的改變,而將地圖的錯誤引用游客使用或景區管理使用而造成的諸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需要對地圖進行校準修正。經過編輯修改,消除圖層中錯誤的點、線、多邊形標識點及編碼、不需要的 Dangle 線、假結點等情況。
關系建立
為了實現對地圖的拼接和坐標轉換以及空間操作,需要將圖層建立起空間拓撲關系。
坐標轉換
矢量化后的地圖坐標為數字化儀坐標,沒有實際地理意義。此外,不經過地圖的坐標轉換就不能進行地圖拼接。利用 Transform 模塊將地圖數字化儀坐標轉換為大地直角坐標或經緯度坐標。
無縫拼接
數字化的地圖經過坐標轉換后,再經過 DAK中 Arcedit 模塊下的局部調整后,使用 Mapjoin 模塊進行拼接,得到完整的地圖。拼接后的地圖還要重新進行編輯修改,消除錯誤。地理信息添加地圖中除了位置信息以外,還包括許多其他的屬性信息。首先在屬性數據文件中添加相應字段,例如 type、name等,然后根據每一地物對應的 User-ID,為其添加相應的地理信息。可以通過將 DAK與其他數據庫進行結合完成。
數據采集
根據規劃局提供的景區整體規劃圖,然后采用地理測繪專業的儀器進行數據的采集,如景區建設的監控點位、廣播點位等設備點位,景點、商業點、廁所等景區資源。
- 上一篇: 數據中臺建設方案
- 下一篇: 數據中心基礎平臺軟件系統技術方案

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