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擎科技推自動駕駛視覺成像方案,專門解決復雜光線問題
來源:未知 時間:2018-34-27 瀏覽次數:170次
摘要: 眼擎科技發布了一個名為 eyemore DX120 的自動駕駛平臺,試圖打破高端成像芯片領域日本長期以來的壟斷格局。

眼擎科技CEO朱繼志
前段時間,Uber在美國公路上進行自動駕駛道路測試時撞到行人并致使死亡的事件,為自動駕駛行駛是否安全蒙上一層陰影,盡管這起事故的原因尚無定論,但是對于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探討此起彼伏。
汽車的感知能力當中,視覺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汽車的視力能夠大幅提升到人眼水平,將會大幅降低自動駕駛帶來的安全威脅,類似于Uber自動駕駛傷人的事件才可能盡量去避免。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視覺具體來說又可以分為兩部分,即圖像識別以及成像。
圖像識別很多公司宣稱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7%甚至更高,但是要想進行準備識別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要得到清晰的成像,正是這是一個非常細小的環節,讓從事圖像處理行業多年的朱繼志發現了其中潛在的商業價值。
打破日本公司長期以來的壟斷
2014年,朱繼志主導創立了眼擎科技這家公司,公司的定位相當聚焦,就是專注于做視覺成像引擎的高端原創數字芯片,旨在通過全新的成像引擎架構,重點解決AI視覺在復雜光線尤其是“逆光、弱光、反光”場景下的成像能力,從而解決AI算法在該場景中識別不準,效率低的核心問題。
在創業之前,朱繼志有著10年的圖像研發及產品管理經驗,曾任職于國內最大的上市芯片分銷公司,這樣的背景也為眼擎科技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資料顯示,成像的歷史最早起源膠卷時代,八九十年代開始進入日本,當日本把整個架構定下來后,日本所有的公司迪康、家能、索尼,它們有各種各樣的成像技術,這些技術目前在安防、醫療等領域和一些高端設備中的普及率非常高。
一直以來,日本企業在高端成像領域都是高達90%以上的壟斷,包括歐美和中國在內,幾乎沒有什么公司能打破這個格局,因為其技術壁壘實在太高。
但是進入到AI視覺的時代,讓一些創業公司看到了機會。
朱繼志認為,跟以前從膠卷到數碼時代一樣,所謂AI視覺的根本變化就在于——成像要從以前給人看,變成現在給機器看。
在過去的十年里面所有成像技術的發展,不管是日本還是中國的手機廠商都在做修圖、美顏、磨皮,各種各樣的濾鏡,從普通用戶的角度體會到的是更清晰的照片和視頻,但說到底它其實不是成像技術的提高,而是投像處理技術的提高,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成像部分。
“數碼相機的架構從歷史上來看是沒辦法解決復雜光線問題的,不是因為功能不做,而是因為這個架構不行, 到今天為止日本IPS還沒有改變這個架構”, 朱繼志向鈦媒體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目前,全球的成像技術基本源自于日本30年前定義的架構,在中國日益發展的人工智能這個巨大的產業中,所有的視覺成像能力均受制于日本公司的決策。
前不久,中興通信受美國政府制裁的事件引發了國內關于自主芯片的探討,芯片已經成為我國科技行業的一個短板,如何在這個領域建立核心競爭力對中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朱繼志對芯片行業的技術壁壘深有感觸,“中興的案例并不新鮮,上游芯片就是這樣,芯片廠商對你不進行技術開放,你只能等,科技產業的創新本質決定于金字塔尖的芯片公司的支持方向”,他向鈦媒體記者說道。
基于這種現狀,眼擎科技也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在這個細分的領域中挑戰日本長期以來的壟斷,至少先成為成像芯片產業被對手重視的一個挑戰者。
從應用場景來看,凡事涉及到圖像采集的環節都將是成像芯片發揮能力的地方,對于未來市場開拓方面,眼擎科技將自動駕駛作為了其正式發力的賽道。
發布自動駕駛平臺 eyemore DX120
芯片產業不同于其他信息技術產業,其研發周期要遠高于一般的消費電子產品,因此在創業之初,朱繼志就給公司定下了一個“3+2+2”的戰略結構,即三年做技術的開發,兩年開始推向市場,再用兩年再去看市場的成熟。
今年是2018年,也是眼擎科技創業的第五個年頭,按照之前制定的戰略這將是產品落地的一年,為此眼擎科技發布了一個名為 eyemore DX120 的自動駕駛平臺。
相機對于自動駕駛來講,eyemore DX120 的作用就等于一個測量設備,它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去把各種各樣物體本身的顏色能夠精準的還原出來,然后將數據傳給各種各樣做后端圖像分析的廠商。

朱繼志表示,當前自動駕駛的視覺解決方案均依賴傳統攝像頭成像能力,但傳統攝像頭的視覺能力比人類差至少30倍以上,自動駕駛視覺能力的提升,成為決定自動駕駛在視覺領域適應復雜光線,從而提升算法識別率問題的最后一公里。哪怕能提前一秒看到行人的狀態,都能對行駛中的汽車及時判斷避免悲劇發生起到關鍵作用。
自動駕駛成為眼擎科技在汽車產業布局的第一個落地解決方案,朱繼志還在現場展示了一段DX120方案的實測視頻,作為行業第一個能夠達到120dB動態范圍的自動駕駛視覺方案,它可以解決自動駕駛在實際上路過程中遇到的95%以上的復雜光線視覺識別問題。
在朱繼志看來,汽車和芯片產業相互之間的關系在于,之前自動駕駛芯片其實在IT技術在汽車里面主要做增值服務,進入到電動車的時候變成了關鍵的替代,自動駕駛實際上會帶來整個IT汽車整個產業的變革。
先解決技術問題,再找商業價值
與很多科技公司不同,眼擎科技創業的的出發點在于首先是想解決一個技術問題而不是先去看這個問題在哪可以用到,公司的發展路線非常務實。
不過,推廣以芯片為核心的成像解決方案這條路并非一帆風順,在這個產品變成行業應用之前,并沒有很大規模的客戶,眼擎科技目前的出貨量也僅僅在十萬量級,這個規模芯片行業還屬于一枚新兵。
“做芯片挺難的,其實比做芯片更難的是怎么賣芯片,尤其當你是原創芯片的時候,做芯片、賣模組、推方案、建生態,這是一個新的芯片必須要走過的歷程”,朱繼志向鈦媒體記者坦言。
談到創業階段的歷程,朱繼志感慨良多,“之前我們就是在默默的經歷這個漫長的技術研發階段,沒什么好辦法,原創就意味著以前沒有公司干過這個事情,每一步都要自己驗證,中間的坑數不勝數。但取得今天的成績,也得益于原創架構的好處,我們從頭開始做,意味著對技術本質有著深刻的理解。”
在原創技術的驅動下,眼擎科技正在努力擺脫高端成像芯片依賴進口的現狀,并試圖填補國內這一領域的空白,如今發布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只是一個起點。
- 上一篇: 互金業務成巨人網絡新利潤點 螞蟻金服打造孟加
- 下一篇: 當游戲傍上區塊鏈:到底誰蹭誰熱點?

掃一掃